江苏省南通市探索实施项目化推进老干部志愿服务,通过项目设计、流程管理、条块联动等方式,推动志愿服务创新更系统、实践更规范、质效更明显。
立项抓“点”,推动项目落地生根。将选点立项作为关键,找准志愿服务与中心工作的最佳契合点。印发《关于申报老干部志愿服务创新项目的通知》,明确申报条件和要求,引导各地各单位开展需求调查、制定项目目标和实施计划。依据《南通市老干部志愿服务创新项目评审评分标准》,对申报项目从课题设计、服务需求、推进措施及预期目标等,逐一进行点评打分。根据县市区老干部工作部门、涉老组织和市直部门不同的资源条件和专业基础,分类遴选、综合评审,研究确定28个立项项目,做到结合部门特色立项、聚焦目标任务立项、针对管理难题立项,将志愿服务落实到一件件看得见、摸得着、做得到的项目中。
管理做“实”,推动项目精准发力。秉持“实际、实用、实效”导向,确立调研跟进、重点培育、品牌传播、成果转换的闭环管理机制,对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,动态评估评审,确保每个项目都能解决实际问题、取得实际效果。制定《南通市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绩效评估办法》,明确评估内容、评估主体、评估方法等,便于各地各单位参照执行,规范推进项目实施。积极孵化培育“枫耀海安”“霞映皋城”“东疆红”等优秀志愿团队,以点带面、拓展延伸,逐步构建覆盖辖区的服务体系。定期开展交流评估会、现场观摩会、提升座谈会等,将项目管理与工作考核挂钩,推动工作责任具体化、形式多样化、效益有形化。
创特求“联”,推动项目开花结果。按照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的思路,根据老干部居住情况,通过条块联动、资源联动、保障联动,扎实推进“一地一亮点”“一部门(单位)一特色”,形成了海安致富农家智多星、如皋稚水蓝盾“啄木鸟”、如东“爱心助学行万里”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。崇川、海门建立区级老干部志愿服务联盟,推出理论宣讲、建言献策、关心下一代等服务项目。崇川观音山街道退休干部成立联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,通过政府购买方式,有序承接走进失独家庭、创办社区老年大学等社区志愿服务项目。目前60多户失独家庭已重拾生活信心,融入到社区文化活动中。“红旗杨”“老来乐”服务队、“老娘舅”“杨大姐”调解室等团队和工作室遍地开花,他们依托江海先锋驿站、文化广场等平台,开展公民道德、家庭伦理、社区意识教育培养,夯实共同体的道德和文化基础。